原滘口小学老师——蓝勇华
孩子应该在什么年龄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国家有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想方设法让孩子提前入学,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可能会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一、国家的相关规定
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通常的计算方法是:用目标入学年份的8月减去该儿童的出生年月,达到或大于6周岁,则年龄已经符合条件;小于6周岁,则不符合入学条件。比如2012年(目标入学年份)8月减去2006年8月(出生年月),刚好6周岁;2012年8月减去2006年7月,6周岁又1个月;2012年8月减去2005年10月,6周岁又10个月,这几个年龄都符合条件。再比如2012年8月减去2006年9月,结果是5周岁又11个月,还差1个月才到6周岁,则年龄条件不符。
以上是具体算法,在各所小学通告招生、接受报名和审查条件的时候,会有更简单明了的说明:招收20**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的儿童。
二、让孩子提前入学的害处
对于成年人来说,相差几岁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不是指外貌,而是学习和做事能力等),但是对于儿童来说,相差几个月的区别都是相当大的,让孩子提前入学害处很多,和适龄儿童相比,他们更容易面临下列风险:
1、成为“学习困难生”
对于儿童来说,理解和接受等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提早入学的儿童更容易在学习上遇到更多的困难。一般来说,他们无法成为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而是更容易成为“学习困难生”。一年级考试语文和数学平均分数都很高,满分多,高分更多(九十八九),但这些和他们基本无缘。部分粗心的家长看到孩子考了九十来分甚至八十多分的成绩就以为孩子学习“跟得上”,从此放下原先的担心,是大错特错了。这类孩子总是容易在考试时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反映出在平时的学习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日积月累,这类孩子在学习上的缺漏越来越多,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成绩就就容易在八十分段徘徊,甚至停留在六七十分段。这个时候积重难返,你让孩子参加再多的课外补习都难以解决问题。再说,他们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已经很困难了,还要安排时间去补之前的缺漏,他们忙得过来吗?
2、养成坏习惯
这类孩子由于自制力不够,上课专心听讲比较困难,容易养成小动作多,爱讲小话的坏习惯,而一年级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很容易带到中、高年级,甚至伴随他们整个求学生涯。
在学习上是这样,做其它事情也一样,他们容易丢三落四或者虎头蛇尾,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不断。
我在高年级,从每一届的学生中,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看起来聪明伶俐,但是一看成绩,一看学习和做事的习惯,让家长和老师非常头疼,再向家长和之前任教的老师一了解,发现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是这样,改起来难度很大。
3、处于竞争劣势
不够年龄的孩子和够年龄的孩子在同一个班里学习,就算在智力上差不多,也容易在非智力因素上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做事的专心和耐心程度,自制能力等,这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孩子参与班级或学校各项活动的机会。
在上课发言方面,前者获得的机会少于后者;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前者容易成为后者管理的对象;在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前者大多数时候是观众,少有上台的机会……
在重大的小学体育比赛中,主办方会严格审查年龄,通常是按年龄而不是按年级分组,为什么这样安排,道理谁都懂得,但是在入学问题上,很多家长会犯糊涂,硬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和比他大好多的孩子竞争,这是相当可叹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差距也不是三两天拉开的。每天的变化不大,粗心的家长可能会忽略,但时间一长,连马大哈家长都看得出来,但这个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三、家长的一些认识误区
1、“我的孩子很聪明,应该跟得上”
智力因素只是一个方面,如果非智力因素跟不上,他的聪明就可能用错地方,比如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隐蔽得很好,应急反应很快,不会被老师发现。
2、“实在不行就留级”
有的家长出于各种考虑(比如孩子的接送问题,学位问题等),认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孩子上一年级再说,实在不行就留级。”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就算你费劲心思去变相留级,也会给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发展造成很多问题,得不偿失,而这正是不允许留级的原因所在。
既然无法留级,那就只能勉强跟着,孩子一直在勉为其难。
就像在拥挤的人流中,你不想往前走了,想停下来歇一会儿,但你停不下来,只能被动地往前走。
3、“今年上不了,明年我的孩子就7岁(明年—出生年份)了,太大了吧?”
这种算法太粗糙。照这种大尺寸的算法,两个同一年份出生的孩子,一个年头,一个年尾,结论是同岁,但他们一样大吗?其实相差将近一年。正确的算法是当前年月减去出生年月,结果是几岁又几个月。当然还有更精确的算法——精确到天,这就没有多大必要了,除非有些特别有心的母亲逐日记录孩子的成长情况——那也一般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4、“以8月31日和9月1日为界不科学,如果(入学年—出生年)≥6 ,就应该允许上小学”
学校开学是在9月1日,如果(入学年—出生年)≥6就可以入小学,等于整体上把年龄要求降低了4个月,最小的孩子在5岁8个月大时就上一年级。现在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难度都不低,孩子6岁入学已经很不容易了,特别是在一、二年级起步阶段,需要家长给予充分关注,不敢疏忽大意,如果再提前4个月,做家长的真的忍心这样去折磨孩子吗?做家长的真的愿意自找麻烦吗?
5、“早一年上学,家里可以少一年的教育支出,孩子多赚一年的钱”
如果你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只是“混完、熬完”义务教育,希望孩子早点出来挣钱养家,那看起来有点道理,不过如果他走上歧途,那多花的钱,多操的心就不知要多多少了。
6、“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预产期在9月初的准妈妈牺牲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冒着风险,用这个理由要求医生让孩子提前在8月底出生,但这是一个非常莫名其妙的说法,起跑线年年都有,干吗非要去赶那上一年的起跑线呢?其实9月份出生对孩子是最有利的,上天安排你的孩子成为班里的“大哥”(“大姐”),天然拥有竞争优势,而且这是自然形成的,又不是你做家长的刻意追求来的,各方面都说得过去,心安理得,多好!
7、“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孩子早一年进入社会,就早一年适应,会发展得更好”
正因为社会竞争激烈,更需要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孩子带着良好的学业成绩和出色全面的素质能力走入社会,将更有信心和底气去迎接挑战、直面困难;而在学校就已经被各方面的压力搞得身心疲惫的孩子,带着日积月累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胆战心惊地面对社会竞争,结果可想而知。
四、建议
1、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人生不是短跑比赛,“偷跑”和“抢跑”对最终结果没有什么好处;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如果没有做好做足准备工作就急于开始,半路很可能会出问题,只有各个方面准备充分的人,才能跑得更远,跑得更好。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拔苗助长注定没有好结果,而顺应自然规律,水到渠成,才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2、在“小小班”调整好步子
如果家里人手不够,可以让孩子早一点入幼儿园,读“小小班”,但是读“小”班就要算好合适的年龄了。
小班、中班、大班是幼儿园的正规学制,“小小”班和“大大”班用作机动。家长最好不要动用“大大班”,因为很多孩子不愿意,有排斥心理——“我的好朋友谁谁读完大班就读一年级了,我也要读一年级!”“大家都读一年级了,为什么我还要读大大班?”而这个时候孩子大了,不一定听你安排。
如果入幼儿园的年龄太小,最好在“小小班”调整到合适的年龄。简单地说,要留级最好在“小小班”的时候留,后边“大大班”这次机会,能不用就尽量不要用。
3、不要提前,也不要推迟
既然提前入学的孩子容易处于竞争劣势,那让孩子推迟入学不就有优势了吗?问题没这么简单,推迟入学会产生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心理不适造成心理障碍,以及一开始暂时的优势容易让他的潜力沉睡得不到及时的激发等等。
以上所谈,只是针对普遍规律而言,具体到个体来说,各个家庭有各个家庭的情况,孩子也是千差万别,在入学时机上并非铁板一块。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确实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具备入读一年级的条件了,提前入学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慎重,一定要全面考量,最好请长期在小学低年级任教并有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作专业评估。